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成都将建时速600公里高铁试验线 2026年或载客运行

资阳房天下  2016-10-24 15:10

[摘要] 10月21日,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云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未来高铁将采用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通过真空管道运输,时速有望超过600公里。

10月21日,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云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未来高铁将采用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通过真空管道运输,时速有望超过600公里。

将在真空管道中运行

沈志云院士在研讨会的院士沙龙活动上做了题为“后高铁时代”的讲座,他用了“颠覆式创新”来形容下一代高铁技术。颠覆式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方式,二是时速。根据沈志云的设想,未来高速铁路将在真空管道中运行,运营时速将达到600—900公里。

为何要在管道里运行?沈志云说,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高温超导磁悬浮将采用永磁轨道,即使吸附一根铁针都可能产生重大交通事故,而在真空轨道里则保证了安全,其次是环保,列车高速运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较大噪声,而在封闭的真空空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沈志云介绍,按照当下的技术,机车跑到600公里都没有问题了,“关键的因素在于改变运行的介质,在真空中运行,是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途径。”

20公里试验线计划落地成都

未来,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将成为航空线路的有效补充,应用到点对点的客运运输之中,乘客乘坐这种高铁好像进入了“**隧道”之中,可以迅速达到目的地。

列车何时能够进入载客运行?沈志云表示,其团队已经在做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前期研究,一条20公里试验线计划在成都落地,试验线建成后5年后将实现工程化,再过5年将实现商业化运营。也就是到2026年,超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有望实现载客运行。

人物名片:沈志云

1929年5月28日生,湖南长沙人,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志云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创建的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通称“沈氏理论”被广泛引用;主持研制成功中国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开创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主持建立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任中国铁道重载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铁道学会理事长、成都市科协主席等职,并获詹天佑成就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沈志云为中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高新技术发展和铁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